矽谷是全球高科技創新創業重鎮,隔著太平洋,台灣與矽谷產業界互動密切。本報矽谷特派記者吳日君深入最前線,推出專題報導探訪華人在矽谷的創業故事,以及新產品研發趨勢,一窺矽谷的產業發展方程式。
本周的趨勢人物是現任「矽谷台灣天使群」會長、美通創投(Maton Venture)執行合夥人陳勁初,透過他在矽谷工作的經歷與觀察,對科技業提出建言。
去年底,18位矽谷華裔創投人成立「矽谷台灣天使群(Silicon Valley Taiwan Angels,簡稱SVT天使群)」,希望以矽谷創業投資經驗和教訓,幫助更多台灣年輕人創業。
「矽谷台灣天使群」會長、美通創投(Maton Venture)執行合夥人陳勁初表示,從矽谷到台灣的「技術轉移」,造就台灣科技產業成功,如今台灣科技產業要追求突破,將有賴於矽谷創新創業「文化轉移」。
陳勁初認為,不怕失敗是矽谷真正的精神,創業者願意大膽嘗試創新。矽谷尊重人才,還有天使創投文化,許多天使投資人自己是創業家、或是產業管理階層出身,與業界關係良好,除了資金以外,還提供創業者公司發展建議、協助尋找合作夥伴,在對的產業發展時機,找到對的合作對象。
「矽谷台灣天使群」由台北駐舊金山經文處科技組組長汪庭安發起,現任國家實驗研究院資深顧問、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董事楊啟航協助成立,參與的矽谷投資專家,也陸續擔任國科會「創新創業激勵計畫」(From IP to IPO)業師。
陳勁初指出,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在李國鼎時代,是藉由一群年輕產業科技人到美國RCA,將技術自美國轉移到台灣,帶動台灣科技起飛。期望此次藉由矽谷台灣天使群,將矽谷創新創業文化轉移到台灣,提供更多年輕創業者創業環境,帶動台灣產業創新。
陳勁初算是矽谷早期華人成功創業家之一,從創業到創投,他創辦的美通創投資金來自台灣和通、日本大和(Nippon Investment and Finance Co.,Ltd)、美國芝加哥創投公司First Analysis Venture Capital、德國創投Venture Capital Management,另有天使與公司投資。
美通投資的公司在近期上市者包括:2000年開始投資、2012年在美上市的矽谷新創公司「Env vio」,以及1997年開始投資、2013年在台灣上市的「F-IET」(英特磊)。
美通目前投資33家公司,其中有七家上市,共同特點是這些公司執行長都是原來創辦人,「美通投資目標都是早期投資,希望看到創業者一路帶公司走到上市」。
陳勁初認為,創業者熱愛其創辦公司,需要旁人協助支持導引而非取代,創投角色是教育家而非資本家,幫助創業家帶領到不同高度,解決往前走會遇到的問題。
去年底他受邀返台擔任國科會「創新創業激勵計畫」業師,指導台灣年輕創業者。陳勁初分析,在台灣創新創業需以更大格局與高度發展,不要只看到手上能做的東西,而是往能解決市場或產品問題、高附加價值發展突破。
他指出,科技發展將結合硬體軟體,穿戴式裝置可能是下一波明星產品,台灣新發展的醫療裝置新創產業可朝此方向發展。
此外,台灣也須鼓勵大學教授直接參與創業。他認為,矽谷鄰近有許多大學,其中大學教授直接參與學生創新創業者比比皆是,無論是對技術創新實際操作,或直接協助創業,都有實質幫助。
不過,也需跳脫傳統制度、尊重公司企業執行人,並且容錯,整個創新創業環境與文化才能真正落實。
陳勁初(Jesse Chen)個人檔案
現職
現任美矽谷美通創投執行合夥人、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AXT董事會主席、「矽谷台灣天使群」會長
學歷
台灣國立成功大學航太工程學士、美國Loyola Marymount大學電機工程碩士
重要經歷
1990-1996年在美矽谷共同創辦BusLogic公司並擔任執行長暨總裁,1996年公司被併購
1997年成立美通創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