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人的對談火花,是在「創業」的議題上交集。以下為兩人在創業議題上的對話:
葉丙成(以下簡稱葉):台大在創業起步的比較快,除了開創業課程,我崇尚要帶著學生實作。只在教室教學生創業還不夠,學生可能會說:老師,你自己有沒有創業過?只是一張嘴?
教學生創業要有經驗,基於老師的使命,我認為要做過、要經歷過、要願意跳下來創業。
有時候不創業也不見得是校園的問題,可能是法規的問題。台大是走在社會的前端,讓校園創業的限制減少,我對台大校園創業的未來滿樂觀的。
創業有時不只是錢跟空間的問題,重點還是老師願不願意下來做?學生需要故事,老師也需要故事。創業一定會用到一些時間,研究、教學都會被排擠,校園裡要有更多創業的故事,才能引起風潮。近年我看到一些四十歲上下的老師,都開始這樣作,希望可以建立一些範例,充滿希望。
陶倢(以下簡稱陶):許多年輕創業家都是開發手機應用程式App,但寫App不難,推廣才是最困難的。App寫出來後要去教育消費者,這是很花成本、很花時間的事;許多創業者只是「愛上自己的點子」,這是不夠的。
葉:台灣的學生創業,未來會遇到缺產品經理(PM)的問題。我發現要學生幫產品設計一個功能很厲害,但為產品設計一個有用的功能就滿辛苦的。
台灣創業者很有創意,但要成為成功的商品很有問題,往往是產品看起來很酷,但消費者願不願意花九十九美分(多數App的訂價)去買?
我問過一位創業的前輩,他說PM很難找,他的公司從創立到現在,他當董事長了還在作PM,員工就是對產品的實用性沒有SENSE,這必須從別人角度看產品的能力。
員工、學生,對產品有沒有用往往沒辦法判斷。必須要對人群夠熟悉、夠認識。因此,我讓學生去對小學生簡報,他要先去了解小學生,才能成功,以後就知道產品設計要從不同受眾的角度,看自己的東西好不好。
陶:家長的態度也是一個阻力。家長對學生總是說:你把書念好就好了,學生沒有去觀察別人的能力。一個好的PM要有一定的生活深度,要跨界,像我們公司的PM就是從保險營業員、房仲來,他們會騎機車在街頭跑來跑去,比較了解市井小民的生活。
我覺得老師翻轉後,家長也要翻轉,很多堵住創業的地方在家庭。
我現在遇到很多廿幾歲的創業家,若能跟高中生家長座談,讓他們知道環境不同了,家長以前打拚的模式,現在可能已經行不通,或許可以醞釀出質變。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讓這些我稱為「野生創業家」的青年創業家跟家長對談。
葉:創業過程有很多能力需要學習,例如找資源,怎麼說服有意願的投資人,這樣的能力培養應該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,學習察言觀色。很多學生上大學後會參與很多活動,就是要鍛鍊軟實力,比較聰明的是大一、大二趕快建立起來,建議家長可以讓學生適度的嘗試,從頭到尾設計、建立一個產品或活動,將來他創業的實作能力就會比別人強。
【聯合報/記者黃昭勇報導/20140929】
創業貸款 青年創業 企業貸款 房屋貸款
房貸 增貸 創業 青創 微型 企金
青年創業貸款 微型企業貸款 房屋貸款專家
創業貸款 創業計畫書 創業輔導 微型創業
大台北金融家02-2991-6690
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