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
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,近年來積極鼓勵台灣青年勇於「創新、創業」,而工研院也以身作則,繼去年技轉及衍生達創紀錄的九家公司後,今年將會再新成立10~15家公司。 蔡清彥表示,工研院今年歡慶成立41周年,已擁有兩萬多件專利,員工人數5,700人,其中博士逾1,300人、碩士3,000 餘人,各約占24%與54%,具備優秀的人力資源。 工研院的一大特色是:跨領域研究,舉凡:材料、機器、資訊、通訊、半導體、生醫、電子、能源都涵括,非一般企業做得到的規模。 因此,蔡清彥認為,工研院有責任帶動新一波的旺盛創業風潮。他指出,分析創新創業需要的環境和條件,首先人是新事業的關鍵要素,其次要有技術,第三需要投資者,最後要釐清市場定位,這四項要素需緊密連結,缺一不可。 根據美國的調查發現,經濟的活力來自不斷地創新創業。美國過去20年中,光是成立五年內的新公司貢獻就業機會就成長了3%,然而舊有企業的就業機會則是衰退1.2%,大企業多半較少增加人。 由此可見,高科技新事業會是再次帶動台灣產業轉型,並創造就業機會的新動能。 蔡清彥更大聲疾呼,期盼台灣的大企業家能多投資台灣的新創事業,以協助台灣經濟重尋成長動力。 他表示,台灣有經濟奇蹟是高科技廠商老闆們創造出來的,而這群60歲以上的企業主,既是「英雄造就時代」,同時也是當時的環境及政策促成了「時代造就英雄」。 蔡清彥主張,成功的企業主能不能給下一代機會?能否提攜後代,營造一個創新創業沃土環境,將是一個關鍵。 考量到:熱情、創新、創業大都在年輕人身上,證諸工研院很多研發技術,真正第一線發明人都是最有熱情的30歲上下人才。 因此,工研院從2010年邀請七位在矽谷有創業經驗者成立「商業諮詢委員會」,請他們協助工研院篩選有成立新創公司潛力的專利技術。 2011年開始進行創業制度面改進後,當年工研院就成立四家新創公司,2012年為六家,2013年設立了九家新創公司,今年樂觀來看約有10~15家公司。總計,工研院已有71人出去創業,雇用200餘人,共提供300多個就業機會,投資總額高達12億元,相信這幾家公司未來都會大量聘用人才。 【2014/06/30 經濟日報】 |
留言列表